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microstructures
  • 首页
  • 新闻通知
    • 中心新闻
    • 科研进展
    • 微结构通讯
    • 中心简报
  • 学术交流
    • 中心论坛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 在线资源
  • 支撑平台
    • eScience中心
    • 高性能计算中心
    • 微加工中心
    • 纳米加工与表征技术中心
    • 唐楼门禁
    • 通告发布
    • 会议室预约
  • 创新平台
    • 人工微结构制备与表征
    • 人工带隙与超构材料
    • 微纳光子学
    • 关联电子材料中的量子相变和调控
    • 新型超导材料和非常规机制
    • 介观物理与器件
    • 磁性纳米结构与自旋电子学
    • 微结构功能器件及系统设备
  • 领军人物
    • 两院院士
    • 长江杰青
  • 中心简介
    • 中心简介
    • 参加单位
    • 组织机构
    • 联合主任
    • 中心理事会
    • 科学咨询委员会
    • 管理委员会
    • 评价委员会
  • 方案1 万钢
  • 方案1 李晓红
  • 方案1 李强
Previous Next Play Pause

中心新闻

  • 祝贺物理学院研究生导师分获第一届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优秀研究生导师”
  • 2022中国原子制造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 喜讯 | 量子材料及其输运理论团队和刘晓峻教授分获“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优秀研究生导师”
  •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 南京大学丁爱军、王欣然入选
  • 物理学院缪峰教授获国际先进材料学会奖章

科技简讯

  • 南京大学彭茹雯、王牧和美国东北大学刘咏民合作团队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容量极限
  • 二维半导体接触电阻接近量子极限!南大成果再登Nature
  • 物理学院王慧田-汪喜林研究组在空间结构光场非线性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物理学院王慧田-汪喜林研究组首次实现16个超纠缠Bell态的双光子干涉
  • 物理学院陈增兵-尹华磊课题组实现全安全要素的量子网络
  • 孙建教授等人预言巨行星内部存在金属性铝氧化物

学术交流

  • 钙钛矿半导体激发态动力学的调控
  • 拓扑磁结构的调控及其在自旋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Lithium niobate integrated photonics
  • 当代物理学前沿与挑战
  • 2021年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优秀毕业生奖 获奖公告

2015年第3期

说明
2015年9月29日
最后更新: 2016年4月06日
点击数:13075

微结构通讯

2015年第3期

版权所有 ©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苏ICP备10085945-1号 南信备64号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microstructures
Bootstrap is a front-end framework of Twitter, Inc. Code licensed under Apache License v2.0. Font Awesome font licensed under SIL OFL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