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科技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批次立项清单。据悉,本次公示的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涵盖了“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和“全球变化及应对”领域,全国共有86个项目入选,总经费超过16亿元。南京大学是本批次拟立项项目最多的高校,共有7个项目入选。清华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第二。 从项目经费来看南京大学获批经费总额仅次于清华大学位列全国第二。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所属南京大学成员作为首席科学家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纳米科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有不俗表现,共获得四项重大研发专项,展现了人工微结构中心在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他们分别是施毅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高性能中远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与探测成像芯片及应用”专项和左景林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分子磁性量子材料和器件研究”专项。张翼教授主持的“二维拓扑量子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器件探索”青年专项和王肖沐教授主持的“室温工作的范德华异质结人工微结构中红外探测器及集成”青年专项。

        国家科技项目体制改革后,原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各部委相关计划整合形成了现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2016年国家按照全新的竞争机制正式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试点专项和重点专项评审工作以来,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内南京大学成员共获得重点研发和重点仪器专项10项,其中青年专项3项。


      (人工微结构中心 科学技术处)